在早期的期望效用决策理论中,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采用理性人假设,使用严格的数学方法来说明决策者对效用的偏好问题,理性的决策者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即总是选择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策。但后来行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证明了人们在做决策时并不总是理性的。
当人们处于熟悉的境况中,基于长期的经验,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人们往往能够快速地、自主地完成决策。然而,当人们处于陌生的境况,面对各种限制个体做出正确决策的因素,人们很有可能犯错误,面临决策错误的损失。那么限制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因素有哪些呢?
我们又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呢?读完本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1、限制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的因素
Ø 信息的不完整
信息的不完整很可能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面临损失。1)信息不完整时,方案一有80%的概率赚8,000元,20%的概率赚6,000元;方案二有100%的概率赚6,000元;2)实际情况,方案一有50%的概率赚8,000元,20%的概率赚6,000元,30%的概率损失8,000元;方案二有100%的概率赚6,000元。显然,信息不完整时很可能选择方案一,这很可能会导致错误决策。
Ø 时间的紧迫性
当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决定,往往会使决策者的兴奋水平过高,而做出与兴奋水平平稳时不一样的决策。
Ø “选择超载”
当面临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选择时,为了避免困难的选择,人们可能会选择极简化,选择最简单的,而不是最理性的决策,这样很容易导致决策瘫痪,总是对自己的选择不满意,因而在众多选项中做出选择可能会令人望而生畏,以至于干脆完全远离这个过程。
Ø 自身资源的有限性
个体自身的身体和情感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做出决策需要超出自身限度的更多资源,这种情况下,个体可能做出错误决策。
2、如何始终如一地做出优秀的决策
Ø 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是做出好决策的关键。这可以促使我们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考虑所有可能的选择,以及随之而来的收益和成本,并能够花时间考虑做出怎样的决策。批判性思考能力能够使我们不屈服于常见的错误或偏见,以开放的心态看待所有可能的信息来源,根据事实而不只是凭直觉做出明智的决定。
Ø 放慢决策过程
避免在短时间内匆忙做出决策,防止冲动地选择。
Ø 坚持到底
做出决策的过程是有压力的,我们可能恐慌、害怕、或者缺乏自信,这是决策过程的一部分,尽量保持自己选择的优先顺序,仔细权衡利弊,做出决定,然后坚持到底。令人满意的决策虽然有所缺陷,却仍是一个足够好的结果。
Ø 保证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有效地恢复我们的身体和情感资源,这样才能清晰地思考,使我们能够在精力充沛、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做出决策。
Ø 加强个人承诺
在别人进行判断之前,先对自己的立场做出公开表态,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不要让他人的欲望左右你的决定。
参考文献:
[1]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asics/decisionmaking
[2] 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290.
[3] 戴维·迈尔斯. 社会心理学. 侯玉波,乐国安,张志勇,等译.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 254-255.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988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830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73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916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529 人想测
立即测试